2024年国际航空工业十大新闻发布,全球最大热塑性碳纤维机身入选

近日,2024年国际航空工业十大新闻发布。


2024年2月21日,由土耳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TAI)研制的土耳其第五代战斗机“可汗”完成了首飞。“可汗”战斗机最初被称为TF-X,即土耳其下一代战斗机项目,后改称“国家战斗机”项目。项目于2010年12月15日正式启动,2023年3月16日,首架原型机进行了首次滑行和地面测试,同年5月,该机被正式命名为“可汗”。


2024年,除传统航空强国外,多个国家的新一代战斗机研制计划也在加速推进:4月,瑞典萨博公司宣布独自研制下一代战斗机,作为“鹰狮”战斗机的后继者;6月,韩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KF-21获得第一个批量生产合同,生产数量为20架,合同价值14.1亿美元;12月13日,英国、意大利、日本达成协议,同意成立合资企业研制下一代战斗机,3国各持有1/3的股份。

巴航工业C-390持续扩大欧洲市场

2024年4月19日,荷兰和奥地利政府签署了一份军用运输机采购谅解备忘录,两国决定联合采购巴航工业研制的C-390飞机,其中荷兰5架、奥地利4架。除了采购飞机以外,两国还将在C-390的培训和维修上进行合作以降低相关成本。这批飞机最早可能在2027年交付。


目前,欧洲国家中除荷兰与奥地利外,捷克、匈牙利和葡萄牙也采购了巴航工业的C-390。葡萄牙已经接收了第一架飞机,匈牙利的首架C-390也已经抵达该国境内,正在进行交付前测试。在亚洲,韩国已经决定花费5.4亿美元进口3架C-390。

 

 中国航展凸显国际化水平中国空天科技发展成果受广泛关注

2024年11月17日,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在珠海圆满落下帷幕,吸引了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1022家企业参展,航展签约总价值2856亿元人民币,成交各种型号飞机1195架,吸引近59万人参观。


本届航展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特点突出,俄罗斯、法国、美国、沙特、意大利等多个国家以展团形式参展,欧洲空客、美国霍尼韦尔、巴西巴航工业、法国赛峰、法国泰雷兹等世界知名航空企业悉数参展,境外展商149家,比上届航展增长了91%。歼20、歼35A、苏-57等世界三型新一代隐身战斗机同时亮相。中航工业、中国商飞、中国航发作为中国参展企业代表,展出了一大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和新成果,凸显了中国航空装备体系化发展,航空科技自主创新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新突破、新成就。

全球最大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机身制造完成

2024年3月14日,德国弗劳恩霍夫制造工艺与应用材料研究所对外宣布,其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承担的欧盟“洁净天空”2计划中“大型客机”验证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功能机身演示验证件已经完成制造,并交付德国汉堡应用航空中心与机舱顶部模块进行集成,为随后开展试验做准备。


多功能机身演示验证件是一段长8米、直径4米的大型飞机机身,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尺寸最大的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机身部件。该机身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下机身壳体采用热压罐固化成型工艺,上机身壳体采用纤维带铺放和原位固结工艺制造。上、下机身壳体均具有高度预集成度,采用几乎无铆钉的架构设计,与现有传统机身相比重量减轻10%。上下机身壳体对接后,左侧接缝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焊接,右侧接缝处采用超声波焊接,通过不同焊接方式将上下机身壳体连接成一体机身。这两种焊接工艺也是首次应用在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机身部件的制造中。


 

 GE航空航天独立欧美航空航天领域新的重组热潮

2024年,欧美航空航天领域出现新一轮重组热潮。4月2日,随着GE能源集团完成拆分,标志着通用电气历时29个月终于完成了历史性拆分。拆分之后,GE航空航天正式成为一家独立上市公司,并沿用通用电气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的股票代码“GE”;7月1日,波音宣布达成收购势必锐航空系统公司的最终协议,此次合并是全股票交易,股权价值共约47亿美元;12月中旬,美国霍尼韦尔公司传出消息称将拆分旗下的航空航天业务列入公司战略,霍尼韦尔的航空航天业务主要包括航空发动机和驾驶舱系统,2024年前9个月,该业务的收入为114.7亿美元,约占霍尼韦尔同期总收入的40%。


欧洲方面,当地时间10月24日,电动航空领域明星企业德国百合公司宣布申请破产并进行重组。10月底,英国知名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罗·罗宣布,由于未能找到新的投资者,将直接关闭其电力推进部门--罗·罗电气公司。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